美國商標登記《新聞晚報》今起正式休刊 解讀上海報業變局



解放日報報業大廈大堂《解放日報》旗下的報紙品牌雕塑。

本報記者 高四維攝

在上海報業集團成立以後,《新聞晚報》成為旗下第一張休刊的報紙,與此同時,《東方早報》展開上海報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互聯網招募行動。一時間,上海報業瞬息萬變。

1月1日,《新聞晚報》正式休刊,它的生命在15周歲這一天戛然而止。

《新聞晚報》的辦公室在上海莘莊都市路解放日報大廈的第9、10兩層,宣佈休刊後的幾天,辦公室裡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人來人往,公告欄上貼著2013年上海新聞采編人員崗位培訓的通知,工作臺上的一排排綠色植物同以往一樣,長得茂盛。

關張

2013年12月31日晚,在由晚報員工運營的名為 街路上海 的微信公眾賬號裡,記錄瞭《新聞晚報》的最後五小時。

7點53分,這份報紙開瞭最後一期編前會。12點整,比往常截版時間晚瞭半個小時之後,現任總編輯王偉拿著最後一期的頭版大樣走到貼有 休刊倒計時最後1天 的白板前,在不間斷的快門聲中簽下瞭自己的名字。隔壁,有員工突然朗誦起休刊詞: 親愛的讀者,請允許我們向即將走入2014的你道別

休刊的決定在一周前公佈。12月23日下午3點半,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在內部大會上宣讀瞭休刊決定以及相關政策。他講完後,《新聞晚報》總編輯壽光武帶頭鼓起掌,但無人應和,底下坐著的是《新聞晚報》的采編人員。當日10點,晚報旗下的經營公司宣佈解散。

會議最後給晚報的300多位采編人員提供分流方向,包括集團旗下其他報刊、新媒體以及新項目。作為《新聞晚報》的 兄弟 報紙,《新聞晨報》提出瞭接收50人的意願。 至少有100人要被扔到社會上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這對讀者來說,大概是最突然的。

劉偉是《新聞晚報》的老讀者,12月25日下午3點多,他像往常一樣來到位於上海10號線地鐵出口不遠的一傢報刊亭。報刊亭老板李大爺看到他遠遠地走過來,對他說 今天還沒到 ,他點瞭點頭,轉身準備走開,李大爺說, 你看不瞭幾期瞭 , 我知道瞭 。

12月24日,《新聞晚報》上刊出《休刊公告》,向訂閱用戶交待休刊後的退訂轉訂事宜。就在此前兩個月,該報發佈2014年的征訂廣告,廣告上有八個大字: 執子之手,與子偕行。

明年的征訂工作全部都做好瞭,訂報送油,我看休刊好像很突然。 李大爺搖搖頭說,他的報刊亭每天收4份《新聞晚報》,很少能賣完。 不過休刊之後這兩天人多瞭,說買來收藏 。

訂戶在論壇裡討論已經訂閱的怎麼辦,有的傷心, 從此這份 天天見 的感情該放哪裡 ;有的說是訂給傢裡長輩, 退起來肯定很麻煩的 ;突然有人插瞭一句: 訂瞭,油也拿瞭,退的話不會還讓我退油吧?

有晚報記者發微博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知道這一天會到來,卻從沒想到,內心裡竟會不舍到這樣,像我這樣躺下一分鐘入睡的傢夥,竟一夜輾轉反側,明知道向前看是更理智的狀態,卻不知道為什麼,反反復復輾轉在心頭的都是這些年的點滴。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上海關停的報紙期刊近20傢,包括《錢經》、《好運Money+》和《萬象》等。

早四五年報紙賣得好,現在越來越不行。四川路口那個報刊亭,以前老興旺的,也停瞭。 劉老在天潼路附近的報刊亭幹瞭10多年。

隻有我們這樣的老年人才在報刊亭工作,你看年輕人哪兒會做這些。 他說不隻看報的是老年人,賣報的也是。

媒體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 隻要有人看報紙,這個行業就還會存在,關鍵是現在願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承認,我們辦的是給老年人看的報紙。 《新聞晨報》一位部門主任這樣評價紙媒式微。

缺陷

報業亟待煥發新生命。

早在2013年10月初,上海兩大報業集團將合並的消息就傳出來瞭。有媒體報道,據其內部通報,合並並不是為瞭 抱團取暖 ,而是為瞭 更大的發展 ,亦不會有報紙因此停刊。

10月28日,上海市委批準成立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據初步估算,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後,資產達到208.71億元,凈資產為76.26億元。

報業集團包括瞭上海市面上大部分的報紙,《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東方早報》、《外灘畫報》、《新聞晨報》、《新聞晚報》、《申江服務導報》等。

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徐麟稱,上海報業集團 以統籌經營為主要職責,負責制定集團整體發展戰略以及國有資產經營、運作。今後集團將負責為三大報社及所屬媒體提供相關的後勤服務等保障工作 。

三大報即《解放日報》、《文匯報》和《新民晚報》。此次合並中,三大報被恢復獨立法人建制。其中,上海市委承諾向《文匯報》和《解放日報》各自註入每年5000萬元的財政補貼。

正式合並前,上海市委以及第三方機構已對此進行瞭多次調研,並於2013年9月初正式啟動兩大報業集團的調整改革,調研持續瞭近兩個月,對報業集團現有媒體和資產進行細致梳理。

新媒體觀察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魏武揮就收到瞭來自《新聞記者》的調研郵件, 就兩個問題,一是你覺得哪張報紙可以關掉,二是為什麼覺得它應該被關掉?

魏武揮填的正是《新聞晚報》。

它的出身帶有先天性的致命缺陷,和《新民晚報》過於同質化 ,即使 這一次的合並,並不是市場運行的結果,而是行政指揮的結果 ,魏武揮依然覺得停掉是件好事, 我甚至認為早兩年停可能更好,沒有必要存在兩張同樣的報紙。以前沒有新媒體的時候可以做,但現在先倒的一定是有缺陷的。

大多數媒體人對於《新聞晚報》的休刊都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驚異,盡管它借由行政力量體現,但同質化競爭和新媒體的挑戰被認為是其中最重要的考量。美國商標登記台中

根據上海新聞出版局2012年的數據,目前上海市共有100種報紙,2012年全市報紙主營業務收入為28.64億元 ,較2011年的30.96億元下降瞭7.51%。全市報紙利潤總額為2.97億元,較2011年的3.21億元下降瞭7.6%。發行上,上海報紙發行收入為4.94億元,較2011年的5.11億元下降瞭3.33%。2013年,預計降幅更大。

艱難

《新聞晚報》創立於1999年1月1日,一同創立的還有《新聞晨報》和《新聞午報》。三報的前身是上海灘有名的一張獨立老報《新聞報》,新聞報社被合並到解放日報社。彼時,《新聞報》的副總編輯恰為裘新。

由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龔學平一手推動,解放日報社調整為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文匯報》和《新民晚報》組成文新報業集團,形成上海灘此後十多年兩大報業集團的競爭格局。

不諱言,《新聞晚報》的成立是為瞭制衡《新民晚報》。據晚報一位記者張強(化名)回憶,在當時的報業大會上,裘新常強調,要與《新民晚報》競爭,但 趕上肯定是難的 。《新民晚報》創辦於1929年,是中國大陸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傢晚報。最輝煌時,它的日發行量曾達到185萬份。

2000年,三報獨立,《新聞晨報》成為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旗下重點培養的都市報。 當時我們的設想是一日三刊,晨報、午報和晚報,按不同的時段來區分讀者群,後來實在沒有人會在中午去買報紙,所以午報被廣電集團拿去做娛樂瞭。 《新聞晨報》國內部主任秦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新聞晨報》作為上海第一張早晨6點上攤的報紙,開辟瞭上海報業的一個新領域,很快得到迅速發展,發行量一路飆升,年底即扭虧為盈。相比之下,《新聞晚報》就艱難許多。

晚報沒有馬上成功。發行量從開始的4萬、5萬、6萬左右,一直艱難地爬到8萬。報紙入不敷出。 在記錄《新聞晚報》改制的《晚報作為》一書裡,這時期的困境被簡單帶過。

同一時期,全國的報業格局亦有所變化,都市報與財經類報紙興起,報業發展迎來一個黃金時期。

相對於都市報,正統晚報的發展卻並不十分順暢。晚報主要集中於每天上午的新聞,一般在上午十點至十二點間截稿,兩點前後上攤。晚報的讀者也有一個統一的稱呼 燈下客。

當日新聞是一種看起來很美,吃起來又不是特別容易的東西。一上午有多少新聞值得去報道?真正發生瞭重大新聞的時候,到上午10點鐘,有多少?隻是開瞭個頭而已。但是我們損失瞭早晨最好的發行時間 ,曾任《齊魯晚報》副總編輯、現《生活日報》總編廖魯川對此說道。《齊魯晚報》於1998年改為早晨出版,改版當年,發行量即增加瞭十幾萬份。

有數據顯示,早在2002年,全國的147傢晚報中已經有108傢改為在早晨發行。《齊魯晚報》曾經承辦全國晚報年會,當時全國的晚報中有120多傢參會。他們發現,從北往南,國內的晚報正陸續改為早晨出版。

2005年前後,全國晚報 早起 趨勢已成大局。而今,僅剩《北京晚報》、《新民晚報》及《揚子晚報》等幾傢仍在堅守。

在《新安晚報》總編輯丁傳光看來,晚報已經漸漸名不符實, 和當年的不是一回事,現在叫晚報也好,叫都市報也好,雖然這些報紙的名稱不一樣,但他的定位已經合流,不再具有晚報性質和晚報風格,都是全國的、區域類的綜合類日報 。

這是市場需要,一是增加瞭閱讀時間;二是下午出版的新聞沒有優勢;三是客戶的市場需求,晚報廣告隻能登半天,客戶不喜歡 。丁傳光說。

《新聞晚報》恪守瞭下午3點上攤的時間規則,但改版亦是大勢所趨。2001年4月起至今,《新聞晚報》先後經歷瞭4次改版,仍不順暢。據統計,《新聞晚報》2002年虧損2500萬,2003年虧損約3000萬,均由報業集團補貼。2008年時,成立上海新聞晚報傳媒有限公司。此後漸漸好轉,開始盈利。

《新聞晚報》總編輯壽光武此前對媒體表示,這兩三年有盈利,曾有4000萬元的利潤。今年,又下降在盈虧平衡點上。主營業務虧損,但其他理財收入近4000萬元。在上海報業市場,《新聞晚報》廣告下滑,是廣告最少的報紙之一。

美國商標申請推薦 可能

這邊是《新聞晚報》的關張,那邊是《東方早報》高調進軍新媒體。

10月9日, 紙媒未死,我們邀你讀到地老天荒 作為新一年的征訂廣告刊登在《東方早報》的頭版。

兩個月後,與《新聞晚報》宣佈休刊的同一天,《東方早報》發佈瞭名為 中國上海互聯網行動正在招募 的封面廣告,稱要做 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產品 。這個產品的具體形態仍未確定,已有的資料顯示,這個新媒體項目將成為一個時政財經新聞的社區,進行互動式的原創深度報道。

傳聞稱,該新媒體項目由上海市與聯想共同註資,資金規模在1個億左右。 事實上,他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我覺得這才是對的。 魏武揮曾與項目負責人進行交流,他認為他們對待新媒體的態度正確, 把錢和人拉到位瞭,再開始頭腦風暴,而不是用傳統媒體的思路先定好發展的框架 。

除《東方早報》的互聯網行動外,上海報業集團的首個嘗試是 上海觀察 。這是一個官方的互聯網資訊類產品,擁有網站、客戶端、同名微信和微博等。 上海觀察 的常設欄目有8個,包括政情、經濟、輿情、評論、文化、歷史、圈子等。每天更新約10篇文章,其中2~3篇收費。

上海觀察 從8月開始正式籌備,2013年12月10日試運行,2014年1月1日起正式發行,第一年的前期資金達1000萬元,也是集團首個付費的新媒體產品,每月10元,一年100元。 上海觀察 在試運行期的訂閱量已達到13.2萬,主要以上海市的黨政幹部為主。

高淵是 上海觀察 的負責人,他清楚記得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舉的一個例子, 現在的媒體,特別我們官方媒體,你是坐在屋子的中央,下面有很多聽眾,後來呢,你還是坐在屋子的中央,但是聽眾越來越少,聽眾到隔壁去聽,你雖然還坐在這個屋子裡,但是聽眾已經不在這裡瞭。

與裘新曾表示的 紙媒行業不需要悲觀主義者,徒說無益 相似,《新民周刊》特稿部主任胡展奮也並不悲觀: 新媒體如朝陽新生,光芒萬丈,不可阻擋,這點毫無疑問。但不要說它們以後就會一統天下。這不可能。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tbz155zt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