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的馬背風采美國商標註冊

中國·內蒙古第四屆國際馬術節暨第二十一屆8·18哲裡木賽馬節於今日在通遼市8大旗縣市區同時開幕。

離不開,就是蒙古族人對蒙古馬說的最好聽的情話

蒙古族離不開馬。

離不開,就是蒙古族人對蒙古馬說得最好聽的情話。從遙遠的古代起,蒙古人就與馬結下瞭不解之緣,蒙古馬就是蒙古族長期精心培育的優良馬種。內蒙古草原,地域遼闊,自古至今,馬都是作為代步工具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須臾不能離開。

不過,現如今馬已經不僅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蒙古語中,馬的稱謂達300多種;蒙古語歌曲中,以馬為主題的歌曲數量僅次於歌唱母親和傢鄉的歌曲,排在第三位。

除瞭生產、美國商標註冊台中生活以外,蒙古族人常常駕馭馬從事文體娛樂活動。馬術應運而生。

馬術運動項目繁多,技藝驚險,緊張激烈,速度賽馬、走馬、馬上技巧、馬上斬劈、乘馬射箭、乘馬超越障礙、馬球、訓馬等項目,統稱為馬術運動。

《內蒙古紀要》中曾提到——“馬術,上體垂直,膝下向後方稍曲,無論若何運動,僅上體稍動,下體之位置全然不變,策馬而馳,則直立鞍上,腰下及鞍,終縱日馬上亦無倦容。”

愛馬亦賽馬,跑馬非走馬

賽馬與射箭、摔跤並稱男子競技三項,是深受蒙古民族喜愛的運動。蒙古族的賽馬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分跑馬與走馬兩種形式。

賽走馬主要是比賽馬步伐的穩健與輕快。走馬與跑馬不同,跑馬是狂奔,馬的前後蹄同時前進。而走馬則是重於“走”,是比試馬走的側步平穩和速度。數百頭馬的馬群裡,好走馬不過一、二匹,所以走馬就倍顯珍貴。不過比賽既要是有馬的技能,也要有騎手的駕馭水平。

8·18哲裡木賽馬

哲裡木,為蒙古語馬鞍吊帶之意,因清代內札薩克十旗會盟於哲裡木山而得名。過去哲裡木盟即現在的通遼市。哲裡木賽馬節是蒙古族傳統節日。每年的8月18日蒙古族聚集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行賽馬節。8·18哲裡木賽馬節從1995年開始至今日已舉辦二十一屆,同時也繼續被列為中國·內蒙古第四屆國際馬術節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今的賽馬節,已經成為集傳統體育競技、民族傳統文化展示、休閑旅遊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盛會。

永遠的蒙古馬精神

數千年以來,蒙古馬與蒙古族人朝夕相處、日月同輝,他們在風雨中共同成長,在草原上自由馳騁。蒙古馬願為自己的主人流血流汗,鞠躬盡瘁;蒙古人願意與馬兒共同進退,真摯熱烈。同時,蒙古馬具有耐力好、耐嚴寒、生命力頑強、對飼養環境要求低等優良品性,也通常用“美國商標登記費用蒙古馬精神”來比喻“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蒙古馬精神”世世代代鼓舞著草原人民。如同指明燈一樣照亮著勇敢熱情的蒙古人民前方的路,他是蒙古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而蒙古族馬術節與賽馬節,將伴隨著蒙古馬精神,一直持續到永遠。


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內蒙古客戶端,關註更多內蒙古更全、更新的新聞資訊。掃描右側二維碼或搜索內蒙古日報(或直接輸入neimengguribao)關註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arrow
arrow

    tbz155zt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